新闻详情

雷电的形成与放电类型

2019-09-24

雷电的形成:


雷电出现的条件是在高空中要有足够的、高湿度的热空气流动。这种流动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。对于热气流形成的雷暴雨,地面经太阳暴晒后温度上升,靠近地面空气层升温并上升。对于锋面雷暴雨,作为部分侵入的寒流前沿的冷空气层将移至热空气层的下方,并强迫这部分空气层上升。对于由于山岳形态而形成的雷暴雨,地面附近的热空气层通过逐渐_上升的地势而向,上攀升。通过其它的物理效应,对空气的垂直提升作用还会进一步加强。它形成了一个上升气流管道,其速度高达100公里/小时,产生强大的向上翻卷的积雨云


放电类型:


对地放电致使在云层电荷和地面感应的电荷之间形成电荷平衡。其中要区分两种对地放电类型:

下行放电(云对地放电)

上行放电(地对云放电)


下行放电:


雷电将通过下行先导从云到底引导放电。它们多出现在平原地带,及较低建筑物附近。云对地放电可通过对地方向伸展的分枝来辨认。最经常出现的是带负电荷的下行放电,这时积雨云带负电荷,从云端向地面逐渐移动,形成一个电荷通道。这些先导以300公里/小时的速度,每步几十米地集聚增长。两步之间的时间间隔大约为几十微秒。一旦先导接近地面,地面物体上靠近先导部分的电场强度升高。一旦强度达到一定程度,空气绝缘被击穿,则从该点起上行先导开始反相增长,直至与下行先导相遇,主放电过程开始,下行放电时正负电极比例大约为90%负极10%正极。


图片2


上行放电:


在极高、暴露的物体上或者在山顶上,可能产生上行放电。可从向上方向伸展的分枝来辨认它们。当上行放电时,引起先导放电所必需的强大的电场强度不是来自于云层,而是来自于暴露物体上的电场畸变,以及与此相联的电场强度。从这些地点,先导及其放电通道向云层移动。上行放电既有负极极化、也有正极极化。因为在上行放电时,先行从地面上暴露的物体向云端成长,当雷电发生时,高处的物体有可能多次被雷击击中。


图片3


杭州易造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雷电风险的安全智慧解决方案,公司生产的浪涌保护器、电源防雷器可以将雷电流顺利泄放到大地,保护设备安全。电涌保护器通过了TUV、CE、CQC等严格检测认证,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、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、五星售后服务等认证,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方案,与国际标准同步。

返回顶部